助力科研检测
快人一步

农夫山泉溴酸盐事件争议过后,深挖饮用水有关食品安全问题!

近期,农夫山泉因溴酸盐含量问题而陷入舆论漩涡。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农夫山泉和百岁山的瓶装水样本中检测出每升3微克的溴酸盐,达到了欧盟标准上限。溴酸盐是饮用水在经过臭氧消毒杀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品,长期摄入高含量的溴酸盐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面对这一指控,农夫山泉迅速作出回应,发布官方声明,强调其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并指出香港消委会在评价时存在三大错误:适用标准错误、标准判断错误、明显主观误导。农夫山泉要求香港消委会立即澄清、道歉并消除影响。农夫山泉进一步解释,其饮用天然水产品中的溴酸盐含量为3微克/升,远低于中国、美国、日本、世界卫生组织等规定的安全标准上限10微克/升。

桶(瓶)装水因其便利性和安全性,一直是许多家庭和办公室的首选饮用水,这次农夫山泉事件,桶(瓶)装水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度引起社会的关注。而在测客平台整理的官方发布的不合格食品中发现,桶(瓶)装水除了溴酸盐问题,还有诸如微生物污染、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也对整个行业的信誉造成了损害。

微生物污染: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菌群

限量指标:
溴酸盐
亚硝酸盐
三氯甲烷
耗氧量
总砷
余氯
电导率

界限指标:



偏硅酸

游离二氧化碳
溶解固形物

一、微生物污染

1.1 限量要求
根据标准GB 19298-2014 包装饮用水,GB 8537-2018  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限量为n=5,c=0,m=0(CFU/250ml),即在被检的5份样品中,不允许任一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1.2原因分析
1.2.1水源,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确实存在于天然水源中。但是水源污染不易发现,只有严重污染时才可被发现,因此保证水源安全是控制包装饮用水安全的首要环节。

1.2.2水生产加工过程,由于包装饮用水尤其是矿泉水生产工艺为保证矿物质含量一般不使用逆渗透技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有可能会透过过滤装置进而粘附于管道、滤膜、贮水池及增压泵中并进行繁殖,而简单的反冲洗并不能将该菌彻底消除,即使常规的消毒技术,也难以彻底去除铜绿假单胞菌;同时铜绿假单胞菌在利用水流甚至气溶胶传播时,比其他微生物种类要强,一旦污染便难以消除,所以水生产加工也是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1.2.3从业人员或包装材料,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列为人类皮肤污染指示菌,说明控制好从业人员自身的卫生也是防止铜绿假单胞菌交叉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未进行彻底消毒的包装材料就进行饮用水生产也是引起包装饮用水中出现铜绿假单胞菌的一个重要原因。

1.3潜在危害
如果铜绿假单胞菌含量不高,饮用量也不多,对于健康的人来讲,通常不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可以有效地抵抗该细菌的感染。然而,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不健全或是出现免疫缺陷时,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或是受到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则极易受到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受感染的病人通常会出现发热,黄疸,脾大,伤口溃烂,并产生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继发性疾病。

1.4检测标准

1.4.1参考标准
GB 8538-2022.57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1.4.1.1方法原理
采用孔径为 0.45μm 亲水性微孔滤膜,将水中所含的细菌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移至CN琼脂培养基上,36℃士1℃培养20h~48h。菌落在CN琼脂上产绿脓菌素并呈蓝色或绿色;菌落在CN琼脂上呈非蓝色且非绿色,但发荧光,并能够利用乙酰胺产氮,42℃生长;菌落在CN琼脂上呈红褐色不发荧光,但在金氏B培养基上生长发荧光,氧化酶反应阳性,能够利用乙酰胺产氨。符合上述三类现象之一均可确证为铜绿假单胞菌,报告每250m水样中铜绿假单胞菌数。

2.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如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恒温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

2.1限量要求
根据标准GB 19298-2014 包装饮用水,GB 8537-2018  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包装饮用水中大肠菌群限量为n=5,c=0,m=0(CFU/250ml),即在被检的5份样品中,不允许任一份样品检出大肠菌群。

2.2原因分析
水源水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部分企业对环境卫生监管不到位,操作不够规范,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流通环节中,存放时间长,水桶多次循环使用增加了二次污染风险。

2.3潜在危害
食用大肠菌群严重超标的食品可能引起肠胃感染性疾病。

2.4检测标准

2.4.1参考标准
GB 8538-2022.55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2.4.1.1 多管发酵法
2.4.1.1.1方法原理:大肠菌群是一群能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将不同量的水样接种到含乳糖的培养基中,36℃士1℃培养24h士2h后,根据阳性反应管数可推算出原水样中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对矿泉水水源水或直接饮用的矿泉水的检测,依据水样中大肠菌群的污染程度选择适合的多管发酵方法。

2.4.1.2滤膜法
2.4.1.2.1方法原理采用孔径为0.45μm亲水性微孔滤膜,将水中所含的细菌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贴在选择性计数培养基上,经36℃士1℃培养24b+2h后,大肠群细菌在滤膜上长出具有特征性的菌落,直接计数可疑菌落数,经试验确证后,报告每100m水样中所含的大肠菌群数。

2.4.2参考标准
GB 4789.3-2016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适用包装饮用水)

2.4.2.1平板计数法
2.4.2.1.1方法原理
大肠菌群在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乳糖产酸,在指示剂的作用下形成可计数的红色或紫色,带有或不带有沉淀环的菌落 。

二、限量指标

1.溴酸盐
溴酸盐在国际上被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它是矿泉水以及山泉水等多种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所生成的副产物。

1.1限量要求
根据标准GB 8537-2018  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溴酸盐限量为≤0.01mg/L。

1.2原因分析
溴酸盐一般在水中不存在,它是矿泉水及山泉水等多种含有溴化物的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产生的副产物。溴酸盐超标可能是由于臭氧消毒杀菌工艺不达标,导致消毒副产物溴酸盐含量超标。

1.3潜在危害
尽管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明其对人类有直接致癌作用。此外,长期饮用高含量的溴酸盐水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胃肠不适、中枢神经系统抑郁症等症状。‌

1.4检测标准

1.4.1参考标准
GB 8538-2022.49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1.4.1.1离子色谱法(氢氧根系统淋洗液)
1.4.1.1.1方法原理

水样中的溴酸盐和其他阴离子随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淋洗液进入阴离子交换分离系统(由保护柱和分析柱组成),根据分析柱对各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进行分离,已分离的阴离子流经阴离子抑制系统转化成具有高电导率的强酸,而淋洗液则转化成低电导率的水,由电导检测器测量各种阴离子组分的电导率,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或峰高定量。

1.4.1.2离子色谱法(碳酸盐系统淋洗液)
1.4.1.2.1方法原理

水样中的溴酸盐和其他阴离子随碳酸盐系统淋洗液进入阴离子交换分离系统(由保护柱和分析柱组成),根据分析柱对各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进行分离,已分离的阴离子流经阴离子抑制系统转化成具有高电导率的强酸,而淋洗液则转化成低电导率的弱酸或水,由电导检测器测量各种阴离子组分的电导率,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或蜂高定量。

2.亚硝酸盐(以NO2-计)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含氮化合物,水中的亚硝酸盐可由硝酸盐转化而来,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被污染的情况。

2.1限量要求
根据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2-2022)规定,包装饮用水(饮用天然矿泉水除外)中亚硝酸盐限量为≤0.005mg/L,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限量为≤0.1mg/L

2.2原因分析
可能是水生产企业的水源污染,比如水源附近土壤施用硝酸盐肥料等造成硝酸盐含量较高,部分硝酸盐在水体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成亚硝酸盐。

2.3潜在危害
亚硝酸盐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还能够与蛋白质分解产物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亚硝胺类致癌物,若饮用亚硝酸盐严重超标的水可能会引起中毒。

2.4检测标准

2.4.1参考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5部分: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 5750.5-2023)

2.4.1.1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
2.4.1.1.1方法原理

硝酸盐和麝香草酚(百里酚)在浓硫酸溶液中形成硝基酚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分子重排,生成黄色化合物,比色测定。

2.4.1.2紫外分光光度法
2.4.1.2.1方法原理

利用硝酸盐在 220nm波长具有紫外吸收和在275nm波长不具吸收的性质进行测定,于275nm波长测出有机物的吸收值在测定结果中校正。

2.4.1.3离子色谱法
2.4.1.3.1方法原理

水样中待测阴离子随碳酸盐-重碳酸盐淋洗液进入离子交换柱系统(由保护柱和分离柱组成),根据分离柱对各阴离子的不同的亲和度进行分离,已分离的阴离子流经阳离子交换柱或抑制器系统转换成具高电导度的强酸,淋洗液则转变为弱电导度的碳酸。由电导检测器测最各阴离子组分的电导率,以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高或面积定性和定量。

2.4.2参考标准
GB 8538-2022.41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2.4.2.1麝香草酚光谱法 参考2.4.1.1

2.4.2.2离子色谱法 参考2.4.1.3

2.4.2.1紫外光谱法 参考2.4.1.2

3三氯甲烷
三氯甲烷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味甜,高折光,不燃,质重,易挥发。

3.1限量要求
标准包装饮用水  (GB 19298-2014)规定,三氯甲烷含量≤0.02mg/L。

3.2原因分析
水中三氯甲烷主要来自氯气消毒,有微量的氯气与水中有机物生成三氯甲烷。主要是桶装水生产各个环节质控,尤其灭菌环节出现问题。

3.3潜在危害
三氯甲烷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痹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并有可能致癌。

3.4检测标准

3.4.1参考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10部分:消毒副产物指标  (GB/T 5750.10-2023)

3.4.1.1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参考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8部分:有机物指标  (GB/T 5750.8-2023)
3.4.1.1.1方法原理
水样置于密封的顶空瓶中,在一定温度下经一定时间的平衡,水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逸至上部空间,并在气液两相中达到动态平衡,此时,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在气相中的浓度与其在液相中的浓度成正比。通过对气相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浓度的测定,可计算出水样中三氣甲烷,四氯化碳的浓度。

3.4.1.2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参考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8部分:有机物指标  (GB/T 5750.8-2023)
3.4.1.2.1方法原理
水样在吹扫捕集装置的吹脱管中通以氨气,吹脱出的水样中挥发性有机物被装有适当吸附剂的捕集管捕获,捕集管被瞬间加热并用氨气反吹,将所吸附的组分解吸入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测定。

3.4.1.3 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参考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8部分:有机物指标  (GB/T 5750.8-2023)
3.4.1.3.1方法原理
待测水样置于密封的顶空瓶中,在一定温度下,水中的卤代烃在气液两相中达到动态平衡。此时,卤代烃在气相中的浓度与它在液相中的浓度成正比。取液上气体样品用带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通过测定气相中卤代烃的浓度,计算水样中卤代烃的浓度。

4耗氧量(以O₂计)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主要反映的是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这些有机物包括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是有机物。‌因此,‌耗氧量可以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间接反映水中还原性物质的相对含量,‌是水体被污染的一个标志。饮用水中的耗氧量高说明水中微生物多,这些微生物消耗了过多的氧气。‌

4.1限量要求
根据包装饮用水  (GB 19298-2014)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537-2018)标准规定,耗氧量(以O₂计)含量≤2.0mg/L。

4.2原因分析
耗氧量超标原因可能是原水中氯化物含量过高,企业生产过程去除不到位;企业过量使用消毒剂或消毒剂清洗不彻底,或者长期不更换滤膜。

4.3潜在危害
耗氧量高的水质,消毒后余氯容易消失,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会引起肠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包括肝癌)与耗氧量正相关。

4.4检测标准

4.4.1参考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 8538-2022.34~51)

4.4.1.1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4.4.1.1.1方法原理

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将还原性物质氧化,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还原。将高锰酸钾消耗量以氧(02)表示。

4.4.1.2碱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4.4.1.2.1方法原理

高锰酸钾在碱性溶液中将还原性物质氧化,酸化后过量高锰酸钾用草酸钠溶液滴。

4.4.2参考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7部分:有机物综合指标  (GB/T 5750.7-2023)参考4耗氧量(以O₂计)中4.4.1

5总砷(以As计)
砷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生物体内,‌具有较高的毒性。

5.1限量要求
根据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2-2022)规定,包装饮用水中砷含量≤0.01mg/L。

5.2原因分析
砷是自然界饮用水中常见的污染源,来自于含砷的岩石、土壤等,然后慢慢扩散到水中。‌

5.3潜在危害
长期食用砷含量超标的食品,‌尤其是水,‌可能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皮肤等造成危害。‌

5.4检测标准

5.4.1参考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 8538-2022.23~33) 

5.4.1.1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5.4.1.1.1 方法原理

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氢。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存在下,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三价砷与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气体。通过用乙酸铅棉花去除硫化氢的干扰,然后与溶于三乙醇胺-三氯甲烷中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作用,生成棕红色的胶态银,比色定量。

5.4.1.2锌-硫酸系统新银盐光谱法
5.4.1.2.1 方法原理

水中砷在碘化钾、氯化亚锡、硫酸和锌作用下还原为砷化氢气体,并与吸收液中银离子反应,在聚乙烯醇的保护下形成单质胶态银,呈黄色溶液,可比色定量。

5.4.1.3催化示波极谱法
5.4.1.3.1 方法原理

砷在硫酸-碘化钾-亚碲酸钾的支持电解质中,于一0.64V(对饱和甘汞电极)有一灵敏的吸附催化波,其波高与砷含量成正比。

5.4.1.4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5.4.1.4.1 方法原理

在盐酸介质中,硼氢化钾将砷转化为砷化氢。以氧气作载气将砷化氢导人石英炉原子化器中进行原子化。以砷特种空心阴极灯作激发光源,使砷原子发出荧光,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砷的含量成正比。

6余氯(游离氯)
余氯(游离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残留在水中的氯。

6.1限量要求
根据包装饮用水  (GB 19298-2014)规定,余氯含量≤0.05mg/L。

6.2原因分析
游离余氯不合格原因可能是饮用水消毒之后,却没有将其中的氯去掉,也很可能是企业对水桶等消杀剂清洗不彻底造成的。

6.3潜在危害
超过一定量的氯,本身也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危害,且带有难闻的气味,俗称“漂白粉味”。氯对细菌细胞杀灭效果好,同样,对其他生物体细胞、人体细胞也有严重影响。现在,大多数的专家达成共识,使用氯化水和饮用水中有氯化物的确和得癌几率有一定的关系。

6.4检测标准

6.4.1参考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11部分:消毒剂指标  (GB/T 5750.11-2023)

6.4.1.1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
6.4.1.1.1方法原理

DPD与水中游离氯迅速反应而产生红色。在碘化物催化下,一氯胺也能与DPD反应显色。若在加人DPD试剂前加入碘化物,一部分三氯胺与游离氯、一氯胺一起显色,通过变换试剂的加入顺序可测得三氯胺的浓度。

6.4.1.2 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
6.4.1.2.1方法原理

在 pH小于2的酸性溶液中,游离氯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以下简称四甲基联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合物,用目视比色法定量。

6.4.1.3 现场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法
6.4.1.3.1方法原理

DPD与水中游离氯迅速反应产生红色。在一定范围内,游离氯浓度越高,反应产生的红色越深,于特定波长下比色定量。

7电导率[(25±1)℃
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是比较常用且重要的水质监测参数之一。电导率是衡量水的纯度的指标,反映的是纯净水的纯净程度以及生产工艺的控制好坏,电导率越小的水越纯净。

7.1限量要求
根据 瓶装饮用纯净水  (GB 17323-1998)规定,电导率[(25±1)℃≤10μS/cm 。

7.2原因分析
瓶装饮用纯净水中电导率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水源受到污染,或者生产工艺存在问题,过程控制不严,反渗透滤膜未按期更换,过滤设备清洗不到位等。

7.3潜在危害
长期饮用电导率不合格的纯净水,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人群有影响。

7.4检测标准

7.4.1参考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4部分: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GB/T 5750.4-2023)

7.4.1.1电极法
7.4.1.1.1方法原理

在电解质的溶液里,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离子的移动具有导电作用。在相同温度下测定水样的电导G,它与水样的电阻R呈倒数关系。

三、界限指标

界限指标是区别饮用天然矿泉水与其他饮用水的主要品质指标,界限指标应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符合规定。

1界限指标

项目要求
锂(mg/L) ≥0.20
锶(mg/L) ≥0.20(含量在0.20-0.40范围时,水温应在25度C以上)
锌(mg/L)  ≥0.20
偏硅酸(mg/L)  ≥25.0(含量在25.0-30.0范围时,水温应在25度C以上)
硒(mg/L)  ≥0.01
游离二氧化碳(mg/L)  ≥250
溶解性总固体 (mg/L) ≥1000


2原因分析
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界限指标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水源水受环境、季节等因素影响导致界限指标含量波动;可能是饮用天然矿泉水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当,导致终产品中界限指标不达标;也可能是水源界限指标含量不达标,企业出厂检验不严格;还可能是部分生产厂家为追求利益使用非矿泉水冒充矿泉水。

3检测标准

3.1锂
锂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地壳的矿物及自来水中都含有这种元素。锂与人类情绪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当锂摄入不足时,人们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怒和易激动。因此,长期以来,医学上常常用锂来作为精神治疗的元素。

3.1.1参考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 8538-2022.25)

3.1.1.1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
3.1.1.1.1方法原理

利用锂在火焰中极易被激发,当被激发的原子返回基态时,以光量子的形式辐射出所吸收的能量,于670.8nm处测量其发射强度,其发射强度与锂含量成正比,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测得的发射强度与标准系列比较进行定量。

3.1.1.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1.1.2.1方法原理

本法基于基态原子能吸收来自锂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共振线,且其吸收强度与试样中锂的含量成正比。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测得的吸收强度,与标准系列比较进行定量。使用空气-乙炔火焰,在波长670.8nm处,定其吸收强度。

3.1.1.3离子色谱法
3.1.1.3.1方法原理

由于锂、钾、钠三种阳离子的结构不同,它们对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合力也不相同,分配系数存在着差异,所以在交换柱中被淋洗的速度也不相同。因此,当水样注入离子色谱仪后,在淋洗液的携带下,流过装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离柱时,它们按Li+、Na+、K+的顺序被分离开,然后流入抑制器,将强电解质的淋洗液转变成弱电解质,降低了背景电导。最后流经电导池,依次测定各离子的峰高(或峰面积)。用同样条件下绘制的校准曲线,即可求出水样中Li+、Na+、和K+的含量。

3.2锶
锶元素广泛存在于矿泉水中,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止动脉硬化,预防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

3.2.1参考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 8538-2022.24)

3.2.1.1EDTA-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2.1.1.1方法原理

水样中的锶离子在富燃空气-乙炔火焰中被原子化后,其基态原子吸收来自锶空心阴极灯的共振线(460.7nm),其吸收强度与锶含量成正比。

3.2.1.2高浓度镧-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2.1.2.1方法原理

水样中的锶离子在富燃空气-乙炔火焰中被原子化后,其基态原子吸收锶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共振线(460.7nm),其吸收强度与锶含量成正比。

3.2.1.3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
3.2.1.3.1方法原理

利用锶在火焰中易被激发,当被激发的原子返回基态时,以光量子的形式辐射出所吸收的能量,于460.7nm处测量其发射强度,其发射强度与锶含量成正比,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测得的发射强度与标准系列比较进行定量。

3.3锌
锌元素是一种不可由人体自主合成的元素,需要定期从外界摄入。锌主要在小肠被吸收,通过肠粘膜细胞转运到血液,最终到达身体各处。人体内有超过200种酶都是由锌组成。锌元素对于人体代谢、生理发育、调节免疫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儿童,锌元素是不可或缺的。

3.3.1参考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 8538-2022.18)

3.3.1.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3.1.1.1直接法
3.2.1.1.1.1方法原理

水样中金属离子被原子化后,吸收来自同种金属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共振线(铜,324.7nm;铅,283.3 nm;铁,248.3 nm;锰,279.5 nm;锌,213.9 nm;镉,228.8nm),其吸收强度与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测量被吸收的谱线强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3.1.1.2萃取法
3.2.1.1.2.1方法原理

于微酸性水样中加入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和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用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萃取液喷雾,测定各自波长下的吸光度,求出待测金属离子的浓度。

3.3.1.1.3共沉淀法
3.2.1.1.3.1方法原理

水样中的铜、铁、锌、锰、镉、铅等金属离子经氢氧化镁共沉淀捕集后,加硝酸溶解沉淀,酸液喷雾,测定各自波长下的吸光度,求出待测金属离子的浓度。

3.3.1.2催化示波极谱法
3.3.1.2.1方法原理

在酒石酸钾钠-乙二胺体系中,锌与乙二胺形成络合物,吸附于滴汞电极上,在-1.45V形成灵敏的络合物吸附催化波,其峰高与锌含量成正比。

3.4偏硅酸
偏硅酸只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山泉水等,人工是无法添加的。自然界中水和硅酸盐矿物质共存的环境里,硅酸盐释放的能量被水体吸收,使水体生成偏硅元素,因此叫偏硅酸。偏硅酸主要分布于人体皮肤及结缔组织中,它具有恢复血管弹性、清除血管内壁沉积脂肪的作用,因此保护心脑血管系统正常机能是“偏硅酸”的主要作用。

3.4.1参考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 8538-2022.35)

3.4.1.1硅钼黄光谱法
3.4.1.1.1方法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可溶性硅酸与钼酸铵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黄色硅钼杂多酸[H4Si(Mo3O10)4],在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可溶性硅酸含量成正比。

3.4.1.2硅钼蓝光谱法
3.4.1.2.2方法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可溶性硅酸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硅钼杂多酸。用1,2,4-氨基萘酚磺酸将硅钼杂多酸还原为硅钼蓝,其吸光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可溶性硅酸含量成正比。

3.5硒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参与合成人体内多种含硒酶和含硒蛋白。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生物体内催化氢过氧化物或脂质过氧化物转变为水或各种醇类,消除自由基对生物膜的攻击,保护生物膜免受氧化损伤,硒参与构成碘化甲状腺胺酸脱碘酶。硒能提高人体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与维生素E、大蒜素、亚油酸、锗、锌等营养素具有协同抗氧化的功效,增加抗氧化活性。同时,硒具有减轻和缓解重金属毒性的作用。

3.5.1参考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 8538-2022.32)

3.5.1.1二氨基萘荧光法
3.5.1.1.1方法原理

2,3-二氨基萘在pH为1.5~2.0溶液中,选择性地与四价硒离子反应生成苯并[c]硒二唑化合物绿色荧光物质,被环己烷萃取,产生的荧光强度与四价硒含量成正比。水样需先经硝酸-高氣酸混合酸消化将四价以下的无机和有机硒氧化为六价硒,再经盐酸消化将六价硒还原为四价硒,然后测定总硒含量。

3.5.1.2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3.5.1.2.1方法原理

取适量水样加硝酸-高氨酸消化至冒高氯酸白烟,将水中低价硒氧化为六价硒。在盐酸介质中加热煮沸水样残渣,将六价硒还原为四价硒。然后将试样调至含适量的盐酸和铁氰化钾后,置于氢化物发生器中与硼氧化钾作用生成气态硒化氢,用纯氮将硒化氢吹入高温电热石英管原子化。根据硒基态原子吸收由硒空心阴极灯发射出来的共振线的量与水中硒含量成正比,试样和标准系列同时测定,由校准曲线求水中硒含量。

3.5.1.3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3.5.1.3.1方法原理

在盐酸介质中,硼氢化钾将四价硒还原为硒化氢。以氩气作载气将硒化氢从母液中分离并导入石英炉原子化器中原子化。以硒特种空心阴极灯作激发光源,使硒原子发出荧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硒的含量成正比。

3.6二氧化碳
矿泉水中的游离二氧化碳含量对口感有一定的影响。‌

3.6.1参考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 8538-2022.39)

3.6.1.1方法原理
游离二氧化碳能定量地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盐,等当点pH为8.3,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水样,由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水样中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

3.7溶解固形物
矿泉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TDS)是指水中溶解的无机盐和矿物质的总量,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不仅会影响水的口感和气味,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某些矿物质含量过高可能会影响人体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3.7.1参考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 8538-2022.7)

3.7.1.1105 ℃干燥-重量法
3.7.1.1.1方法原理

溶解性总固体是水中溶解的无机矿物成分的总量。水样经0.45μm滤膜过滤除去悬浮物,取一定体积滤液蒸干,在105℃干燥至恒重,可测得蒸发残渣含量,将溶解性固体含量加上碳酸氢盐含量的一半(碳酸氢盐在干燥时分解失去二氧化碳而转化为碳酸盐)即为溶解性总固体。

3.7.1.2108 ℃干燥-重量法
3.7.1.2.1方法原理

当水样存在永久硬度时,构成永久硬度的钙、镁离子在蒸干时形成硫酸盐和氯化物,用105℃干燥法测定时,由于钙,镁的硫酸盐所含结品水不能去除完全,将使结果偏高;钙,镁的氯化物由于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对测量精度也将产生影响。向水样中预先加入适量的碳酸钠,使钙、镁离子在蒸干后形成碳酸盐,并在180℃干燥,将使上述影响得以消除。

结语
农夫山泉溴酸盐含量争议事件,不仅是对饮用水安全标准与监管机制的一次审视,也是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公众沟通能力的考验。面对公众对健康生活的日益关注与高标准要求,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消费者,都需要共同努力,构建更为严谨的食品安全防护网,提升信息透明度,共筑消费信心。饮水安全无小事,让我们携手守护每一滴入口之水的纯净与健康,让每一次开瓶畅饮,都成为对生活品质的放心承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客 » 农夫山泉溴酸盐事件争议过后,深挖饮用水有关食品安全问题!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